(资料图)
飞驰在江阴大桥之上,目光所及皆是奔海不还的滔滔江水与千帆相竟的壮阔景象,曾经的天堑,已变成沟通南北的必经要道。千百年来,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因水而立,借水而兴,从磅礴之长江,绵延之运河,碧波之太湖,无垠之黄海,到山涧明泉、小桥流水、水田阡陌……水的力量在这里向前茁壮奔涌,滋养着8500万儿女,孕育了新时代鱼米之乡。
流动之水蕴含无限生机。作为全国唯一既拥有大江大河又拥有大湖大海的省份,2万余条乡级以上河流,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.9%,三级及以上航道2488公里,连通85%的县(市、区),水运条件极其优越。历史上,长江和大运河都曾被誉为“黄金水道”,在行旅、盐运和漕运上都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,现如今江苏正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,形成公铁水联运特色鲜明的水运服务体系,集装箱近远洋航线基本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港口全覆盖。
鱼虾蟹装满网兜端上百姓餐桌;万吨巨轮离开船坞驶入江面;海上风力发电为城市输送着绿色能源等,水在江苏社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可能。在镇江,一颗高品质草莓的生长依靠水肥一体化设备,用水为载体将营养物质滴入培养皿内,做到高效循环耕种;在扬州,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调湖泊资源于一身,累计抽江北送408.7亿立方米,为服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;在苏州,游客们正乘着摇橹船,享受江南水乡扑面而来的柔情惬意。
坚持人与水和谐共生,构建水生态文明。阔步江苏大地,水清、木绿、风清、天蓝是记者最大的感受,十几年前蓝藻污染的爆发点现已变为波光粼粼,湖光一色的清水平台,昔日“十里造船带”蝶变为生态岸线绿带。近年来,江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先后对太湖水体污染、长江岸线、化工围江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,发挥河湖长制工作机制优势,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,深入开展专项整治,全面整治河湖“两违三乱”,系统推动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修复,2022年,长江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达98.3%,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,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。
水的潇洒与灵动塑造了江苏灵秀的山川、柔美的气韵、坚韧的品性,还有那利万物而不争的境界。不废江河万古长流——江苏与水的故事仍在继续,我们相信借水之力下的江苏必然向水而生,推动水资源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标签: